在线留言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热推信息 | 企业分站 |

欢迎进入原版正版资料大全

矿用光缆

新闻中心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矿用光纤电缆接头咋处理?密封防水怎么做?

2025-11-11 09:25:14
作者:翊成网络g

矿用光纤电缆


在煤矿等地下矿产开采场景中,矿用光纤电缆是保障通信调度、安全监测、设备控制的核心基础设施,其传输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山生产的安全性与效率。而接头作为光纤电缆系统中的薄弱环节,其处理质量与密封防水性能更是决定整个传输网络可靠性的关键。井下环境潮湿多水、地质条件复杂,且存在瓦斯、粉尘等易燃易爆风险,一旦接头处理不当或密封失效,极易引发信号中断、电缆损坏,甚至诱发安全事故。本文将聚焦矿用光纤电缆接头处理的核心要点,系统解析密封防水的关键技术,结合井下实际工况提出针对性的施工与维护方案,为矿山光纤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。

一、矿用光纤电缆接头处理的核心意义与技术要求

矿用光纤电缆接头是实现光缆续接、分支的关键节点,其处理质量不仅影响光信号的传输效率,更直接关联到井下作业的安全。与地面光缆接头不同,矿用场景的特殊性对其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技术要求,这也决定了接头处理必须遵循“精准、可靠、耐候”的核心原则。

从安全角度来看,井下高湿环境若导致接头进水,会引发光纤衰减增大,造成监测数据传输中断,使瓦斯浓度监测、顶板位移监测等关键安全系统失效,给井下人员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。同时,接头处若存在裸露金属部件,在瓦斯积聚环境下可能产生电火花,成为爆炸事故的诱因。从传输性能来看,光纤接头的熔接损耗直接影响信号传输距离与质量,矿用光缆要求单纤熔接损耗通常不超过0.05dB,否则会导致远端设备接收信号减弱,出现通信延迟或中断。此外,井下频繁的顶板沉降、设备震动会对光缆接头产生机械应力,若接头固定与防护不当,易造成光纤断裂,引发系统故障。

基于上述需求,矿用光纤电缆接头处理需满足三项核心技术要求:一是低损耗熔接,确保光信号高效传输;二是机械强度达标,能抵御井下震动、拉伸等外力作用;三是密封防水等级不低于IP68,且具备抗腐蚀、抗老化能力,能在-20℃至60℃的温度范围及酸性水、煤尘环境中长期稳定工作。同时,接头处理还需符合煤矿安全规程,所有使用的材料与设备必须具备煤矿安全标志(MA标志),避免引发安全隐患。

二、矿用光纤电缆接头处理的标准流程:从熔接到固定的全环节把控

矿用光纤电缆接头处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需严格遵循“准备—剥缆—熔接—检测—封装—固定”的标准流程,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,一步的疏漏都可能影响接头的终性能。

前期准备工作是保障接头质量的基础,需结合井下作业环境做好设备、材料与安全防护准备。设备方面,需携带便携式光纤熔接机、OTDR(光时域反射仪)、光缆开剥刀、酒精棉等工具,且熔接机需具备抗震动、防尘功能,适应井下复杂环境;材料方面,应选用矿用专用的光缆接头盒(通常为不锈钢或高强度工程塑料材质)、热缩管、密封胶等,所有材料需提前检查外观与性能,确保无破损、无过期。安全防护方面,作业前需对作业区域进行瓦斯浓度检测,确认浓度低于0.5%后方可施工,同时配备便携式瓦斯检测仪实时监测,作业人员需穿戴防静电工作服与绝缘手套。

剥缆环节的核心是精准去除光缆外层保护结构,避免损伤光纤。矿用光缆通常采用“铠装+PE外护层”的双层防护结构,开剥时需先使用美工刀沿光缆圆周划开PE外护层,深度以刚好划透护层且不损伤内部铠装为宜;随后用钢丝钳剥离铠装层,注意保留10-15cm的铠装层用于后续接地处理;接着去除内层的防潮层与缓冲层,露出光纤松套管。在此过程中,需特别注意避免光纤被锋利的铠装边缘划伤,剥缆完成后需用酒精棉清洁光纤表面的油污与杂质。

熔接是接头处理的核心环节,直接决定光信号传输质量。首先需将光纤从松套管中取出,用光纤剥线钳去除2-3cm的涂覆层,然后用酒精棉反复擦拭光纤裸纤,确保表面无残留涂覆层碎屑;随后将光纤放入熔接机的V型槽中,调整光纤位置使纤芯对齐,启动熔接机进行自动熔接。熔接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熔接机显示屏上的纤芯对齐情况与熔接曲线,若出现纤芯偏移、熔接损耗过大等问题,需重新剥纤并进行熔接。熔接完成后,需立即套上热缩管,将热缩管移动至熔接接头处,使用热风枪均匀加热使热缩管收缩固定,起到保护纤芯与初步密封的作用。

检测环节是验证熔接质量的关键,需使用OTDR对熔接接头的损耗进行测试。测试时,将OTDR的发射端与光缆一端连接,在另一端连接匹配负载,启动测试后观察OTDR曲线,若接头处的损耗值超过0.05dB或出现反射峰异常,说明熔接存在问题,需重新进行处理。同时,还需通过光功率计检测光信号的传输功率,确保符合系统设计要求。

封装与固定环节则是保障接头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。将熔接完成并通过检测的光纤接头放入矿用光缆接头盒中,按照接头盒说明书梳理光纤走向,避免光纤出现过度弯曲(弯曲半径不小于30mm);随后在接头盒内填充专用密封胶,密封胶需均匀覆盖所有光纤接头与松套管末端,确保无气泡、无空隙;拧紧接头盒的密封盖,确保密封面贴合紧密。固定时需将接头盒安装在顶板稳定、无淋水的位置,使用膨胀螺栓将接头盒牢固固定在支架上,避免因顶板震动导致接头盒移位或光缆受力。此外,还需对铠装层进行接地处理,将铠装层与接头盒的接地端子连接,再通过接地线接入井下接地网,防止静电积累引发安全风险。

三、矿用光纤电缆接头密封防水的关键技术:多重防护体系构建

井下高湿、淋水、地质变动等环境因素,对光纤电缆接头的密封防水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。单一的密封方式难以满足长期防护需求,需构建“材料密封+结构密封+辅助防护”的多重防护体系,从内到外阻断水分侵入路径,确保接头处于干燥稳定的环境中。

(一)材料密封:从光纤裸纤到接头盒的全维度防护

材料密封是密封防水的基础,通过选用专用密封材料,对光纤接头的各个薄弱部位进行精准防护。在光纤熔接接头处,热缩管是一道防护屏障,矿用专用热缩管内部含有热熔胶,加热收缩后不仅能固定接头,其热熔胶还能填充纤芯与涂覆层之间的缝隙,形成紧密的密封层,有效阻挡水分接触裸纤。热缩管的选用需匹配光纤规格,且需具备抗高温、抗老化性能,避免在井下环境中出现开裂或脱落。

接头盒内部的密封胶填充是第二道关键防线。矿用光缆接头盒通常采用双组分环氧树脂密封胶或聚氨酯密封胶,这类密封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与粘结性,能在常温下快速固化,形成无孔隙的弹性密封层。填充时需注意将密封胶均匀注入接头盒内部,确保密封胶覆盖光纤接头、松套管末端及光缆入口处,固化后与接头盒内壁紧密结合,阻止水分从光缆与接头盒的连接处侵入。在淋水严重的区域,还可在密封胶中添加防水剂,进一步提升防水性能。

光缆入口处的密封处理是容易被忽视的薄弱环节,需采用专用的光缆密封套进行防护。密封套通常由橡胶材质制成,内部设有多个密封唇,套在光缆外层后通过紧固螺栓压紧,使密封唇与光缆外护层紧密贴合,形成径向密封。对于铠装光缆,还需在密封套与铠装层之间填充密封腻子,进一步增强密封效果,防止水分从光缆护层破损处渗入接头盒。

(二)结构密封:接头盒的精密设计与安装把控

接头盒的结构设计与安装质量,直接决定结构密封的效果。矿用光纤电缆接头盒需采用具有防爆、防水、抗冲击功能的专用结构,其密封面通常采用“O型密封圈+阶梯式密封”设计,O型密封圈选用耐油、耐老化的丁腈橡胶材质,在密封盖拧紧后,O型密封圈被压缩产生弹性变形,填充密封面之间的缝隙,形成可靠的轴向密封。阶梯式密封结构则通过多重密封面的相互配合,延长水分的侵入路径,提升密封可靠性。

安装过程中,需确保接头盒的密封面清洁无杂质,若存在煤尘、油污等污染物,会导致密封面贴合不紧密,出现密封失效。因此,在拧紧密封盖前,需用酒精棉彻底清洁密封面与O型密封圈,确保表面干燥清洁。同时,需按照规定的扭矩拧紧密封盖,扭矩过大可能导致密封面变形,扭矩过小则无法保证密封压力,通常矿用接头盒的拧紧扭矩需控制在15-20N·m,具体可参考接头盒说明书。此外,还需定期检查密封盖的紧固情况,若发现松动需及时拧紧,防止因地质震动导致密封面松动。

(三)辅助防护:针对特殊环境的强化措施

在井下淋水严重、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,仅依靠材料密封与结构密封难以满足长期防水需求,需采取辅助防护措施,进一步提升接头的防水能力。对于顶板淋水区域,可在接头盒上方安装防雨罩,防雨罩采用弧形钢板制作,将淋水导流至两侧,避免雨水直接冲刷接头盒。防雨罩与顶板之间需做好密封处理,防止雨水从防雨罩边缘渗入。

在地质变动频繁的区域,光缆接头易因光缆拉伸或弯曲导致密封失效,需采用弹性防护管对光缆接头两端的光缆进行保护。弹性防护管采用高强度聚氨酯材质,具有良好的伸缩性,能吸收光缆因地质变动产生的机械应力,避免光缆受力导致接头盒密封面松动。同时,在光缆与接头盒的连接处,可缠绕防水胶带,防水胶带采用自粘型丁基橡胶材质,缠绕时需重叠50%以上,形成紧密的防水层,进一步阻断水分侵入路径。

对于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接头(如井下积水区),需采用水下专用光缆接头盒,这类接头盒采用全密封焊接结构,能在水下10米深度长期稳定工作。同时,在接头盒外部套上不锈钢保护套,防止水中杂物碰撞导致接头盒损坏,保护套上需开设排水孔,避免积水在保护套内积聚。

四、矿用光纤电缆接头的质量管控与维护策略

矿用光纤电缆接头的密封防水性能并非一劳永逸,需通过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与定期维护策略,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。质量管控需贯穿施工全过程,维护则需结合井下环境特点制定针对性方案,形成“施工严管控、后期勤维护”的管理模式。

在施工质量管控方面,需建立“三级检验”制度。一级检验由施工人员在每道工序完成后自行检查,如熔接后检查熔接损耗、封装前检查密封胶填充情况;二级检验由施工班组负责人进行抽检,重点检查接头盒安装固定质量与密封面贴合情况;三级检验由项目部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全面检查,使用OTDR对所有接头的损耗进行复测,同时采用气密性测试设备对接头盒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,将接头盒浸入水中,通入0.1MPa的压缩空气,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,无气泡则说明密封合格。所有检验数据需详细记录,形成接头处理质量档案,便于后期追溯。

在后期维护方面,需制定定期巡检与专项维护计划。定期巡检周期应根据井下环境确定,一般淋水区域每月巡检一次,干燥区域每季度巡检一次。巡检内容包括:接头盒是否有破损、密封盖是否松动、光缆是否受力变形、接地线路是否完好等,同时使用OTDR监测接头的损耗变化,若发现损耗值异常升高,需及时排查原因。在雨季或顶板淋水增多的时期,需增加巡检频次,重点检查淋水区域的接头防水情况,若发现接头盒有渗水痕迹,需立即进行密封修复。

当出现接头密封失效问题时,需采取科学的修复措施。首先需将接头盒拆除,清理内部的积水与失效的密封胶,检查光纤接头是否受损,若光纤未断裂仅损耗增大,可重新清洁光纤后进行二次熔接;若光纤已断裂,则需重新剥纤熔接。修复过程中需更换新的密封胶与O型密封圈,确保密封材料性能完好。修复完成后,需重新进行气密性测试与损耗测试,合格后方可重新安装固定。

五、结语

矿用光纤电缆接头的处理质量与密封防水性能,是保障矿山光纤通信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环节,直接关系到井下生产安全与效率。在井下复杂的环境条件下,需严格遵循标准的接头处理流程,从熔接精度、材料选用到结构密封,每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;同时构建“材料+结构+辅助”的多重防水防护体系,从内到外阻断水分侵入路径。此外,还需通过完善的质量管控与定期维护策略,及时发现并解决接头存在的问题,确保接头长期处于稳定可靠的工作状态。

随着矿山智能化建设的推进,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与可靠性要求不断提升,这也对矿用光纤电缆接头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挑战。未来,需进一步研发适应极端环境的密封材料与接头结构,如采用纳米防水涂层技术提升密封材料的耐腐蚀性,开发智能化接头盒实现密封性能的实时监测,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矿用光纤电缆接头处理技术向“更可靠、更智能、更长效”的方向发展,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更坚实的通信保障。


标签

0
本文网址:/news/785.html
下一篇:没有了

近期浏览:

相关产品

相关新闻

  • 电话0514-84239738
  • 传真0514-84238138
  • 邮箱[email protected]
  • 公司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北郊菱塘
原版正版资料大全  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祥云平台 服务支持:翊成网络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关注矿用通信电缆厂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