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留言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热推信息 | 企业分站 |

欢迎进入原版正版资料大全

矿用光缆

新闻中心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矿用光纤电缆井下敷设风险规避全策略

2025-08-26 09:25:17
作者:翊成网络g

矿用光缆


在现代化矿山建设中,光纤电缆作为通信、监控和数据传输的"神经脉络",其安全敷设直接关系到矿山的生产效率、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能力。然而,井下环境复杂多变,存在大量显性和隐性的风险点,给光纤电缆敷设与长期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。系统识别这些风险点并采取科学有效的规避措施,是保障矿山通信系统可靠性的关键环节。

一、机械损伤风险点及防护策略

机械损伤是井下光纤电缆常见的安全威胁,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:

采掘设备作业区域是高风险区。综采工作面、掘进头等区域设备密集,液压支架移动、采煤机切割、掘进机作业都可能对电缆造成碾压、剪切和刮擦损伤。敷设时应保持与移动设备至少5米的安全距离,并采用以下防护措施:

采用重型铠装光缆,增强抗压和抗冲击能力

在穿越设备通道处加装防护套管,套管壁厚不小于8mm

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机械限位装置

建立设备移动前电缆位置确认制度

运输巷道中的矿车、电机车等运输设备同样构成威胁。电缆应避免沿轨道正上方敷设,方案是:

在巷道侧帮开挖专用电缆沟,深度不低于0.8m

采用架空方式敷设时,安装高度应超过运输设备大高度1.2m以上

交叉跨越处必须加装刚性防护桥架

定期检查悬挂点的牢固程度,防止脱落

顶板变形区域需要特殊关注。矿山压力显现导致的顶板下沉、片帮等现象可能挤压、撕裂电缆:

避开地质构造带和压力集中区敷设

在不可避免通过变形区域时,采用冗余敷设和柔性连接

安装顶板位移监测装置,建立预警机制

采用可伸缩式电缆托架,适应一定程度的变形

二、环境因素风险点及应对措施

井下特殊环境对光纤电缆的耐久性构成严重挑战:

潮湿与积水区域是电缆绝缘性能的主要威胁。井下湿度常达95%以上,部分区域有积水甚至淹水风险:

选择阻水型光缆结构,采用纵包阻水带和阻水纱

接头盒必须达到IP68防护等级,采用机械密封和凝胶填充双重密封

避免在巷道底板敷设,敷设位置应高于积水水位0.5m

定期检查电缆外护套完整性,发现破损立即处理

化学腐蚀环境包括酸性水、硫化氢等腐蚀性物质:

详细了解井下水质情况,避开酸性水涌出区域

采用耐化学腐蚀的光缆护套材料(如PE、聚氨酯)

在腐蚀性较强区域,采用无金属介质的光缆结构

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电缆表面检查

高温区域如采空区附近、机电硐室等位置:

避开温度超过60℃的区域,必要时采用隔热措施

选择耐高温光纤(如碳涂覆光纤)和护套材料

监控温度变化,建立温度预警系统

合理计算载流量,避免因过热导致寿命衰减

三、电气干扰风险点及隔离方案

井下强电气环境对光纤通信的干扰不容忽视:

高压电缆并行敷设产生的电磁干扰:

保持与高压电缆的小间距:6kV以下≥0.3m,6-35kV≥0.5m,35kV以上≥1.0m

交叉敷设时尽量垂直交叉,角度不小于45°

采用屏蔽型光缆或金属铠装光缆

接地系统必须独立设置,避免共地干扰

大型电气设备如变频器、软启动器产生的谐波干扰:

避开变频电机、大功率整流设备附近区域

采用抗电磁干扰型光缆

增加光电隔离装置,阻断传导干扰途径

电源系统与信号系统分开敷设

雷击风险区域包括井口、通向地面的通道:

在井口安装防雷保护装置,接地电阻≤4Ω

采用非金属光缆或全介质自承式光缆

建立多级防雷保护体系,包括粗保护和精细保护

定期检测防雷装置有效性

四、地质灾害风险点及规避方法

矿山地质灾害对电缆敷设构成系统性威胁:

采空区沉降带是高风险区域:

详细查阅地质资料和采掘工程平面图,避开沉降影响范围

在沉降区边缘设置监测点,实时监测地表移动

采用可伸缩的敷设方式,预留一定余量

建立定期巡视制度,发现异常及时处理

断层破碎带和褶皱发育区:

敷设前进行地质雷达探测,查明地质构造

选择岩性完整、稳定性好的巷道段敷设

避免在断层带内设置接头盒等关键部件

采用加强型保护管进行重点防护

岩爆倾向区域:

进行地应力测量和岩爆危险性评估

采用防爆型电缆槽盒或埋入式敷设

安装微震监测系统,预警岩爆风险

制定应急抢修预案,储备备用光缆

五、人为操作风险点及管理措施

人为因素也是电缆安全的重要威胁:

施工破坏风险来自其他工程施工:

建立完善的电缆位置图纸档案,及时更新

在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,明确电缆走向

采用电子标识器,便于管线定位

实施工作许可制度,开挖作业前必须确认电缆位置

维护操作不当导致的损伤:

制定详细的光缆维护操作规程

对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,持证上岗

配备专用工具和仪表,避免使用不合适的工具

建立责任追溯制度,强化责任心

应急响应不足带来的二次损害:

制定完善的应急抢修预案

储备足够数量的备用光缆和接头材料

建立快速响应的专业抢修队伍

定期进行应急演练,提高处置能力

六、系统化风险管理体系

为确保矿用光纤电缆的安全敷设和运行,需要建立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体系:

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:

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和风险识别

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敷设模拟,优化路由选择

进行多方案比较,选择优敷设方案

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

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:

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

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督和验收

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和影像资料保存

进行施工后的测试和评估

运行阶段的监测维护:

建立定期巡检制度,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

采用OTDR等测试手段,监测光纤性能变化

建立电缆运行档案,记录历史故障和处理情况

运用大数据分析,预测潜在风险点

结语:预防为主的全生命周期管理

矿用光纤电缆的井下敷设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从设计、施工、运行到维护的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。通过科学识别各类风险点,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,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,才能确保矿山通信系统的可靠运行。

未来随着智能矿山建设的发展,光纤电缆的应用将更加广泛,其安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。采用新技术、新工艺,如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、智能预警系统等,将进一步提升矿用光纤电缆的安全运行水平,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更加可靠的通信保障。


本文网址:/news/773.html

近期浏览:

  • 电话0514-84239738
  • 传真0514-84238138
  • 邮箱[email protected]
  • 公司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北郊菱塘
原版正版资料大全  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祥云平台 服务支持:翊成网络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关注矿用通信电缆厂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