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留言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热推信息 | 企业分站 |

欢迎进入原版正版资料大全

矿用光缆

新闻中心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矿用光纤电缆接头处咋处理防粉尘进入?

2025-09-29 05:25:43
作者:翊成网络g

矿用光缆


在矿井通信系统中,矿用光纤电缆承担着数据传输、视频监控、设备控制等关键任务,而接头作为电缆连接的 “薄弱环节”,是粉尘入侵的主要突破口。矿井下的粉尘(如煤尘、岩尘)颗粒细小(直径多为 0.5-10μm),一旦进入接头内部,会附着在光纤端面、连接器插芯上,导致光信号衰减(粉尘厚度每增加 1μm,光功率衰减可能超过 0.5dB),严重时会造成通信中断,影响井下生产调度与安全监测。因此,矿用光纤电缆接头的防尘处理,需遵循 “预处理 - 密封 - 防护 - 检测 - 维护” 的全流程逻辑,结合矿井环境特点(高粉尘、高湿度、空间狭窄),采用针对性的工艺与装置,确保接头长期处于无尘状态。

一、先识风险:矿井粉尘对光纤电缆接头的 3 大危害

在制定防尘处理方案前,需明确矿井粉尘为何会对光纤电缆接头造成 “致命影响”—— 不同于普通工业粉尘,矿井粉尘具有 “附着性强、磨损性高、易与水汽结合” 的特点,对精密的光纤接头危害显著:

(一)导致光信号衰减,通信质量下降

光纤接头的核心是 “光纤端面的精准对接”(两根光纤的纤芯偏差需小于 0.5μm),而粉尘颗粒若附着在光纤端面上,会阻挡光信号的传输路径:直径 1μm 的煤尘颗粒,可覆盖约 10% 的纤芯面积(以 9μm 单模光纤为例),导致光功率衰减 0.3-0.8dB;若多颗粉尘叠加,衰减值可能超过 1dB(矿井通信要求接头衰减≤0.3dB),造成数据传输延迟、视频画面卡顿,甚至触发 “通信中断” 警报。

(二)加速接头部件磨损,缩短使用寿命

矿井粉尘中含有大量石英岩尘、煤矸石粉尘,这些粉尘硬度高(莫氏硬度 5-7),相当于 “微型磨料”。当接头处于动态环境(如井下设备振动、电缆轻微拉扯)时,粉尘颗粒会在光纤插芯与套筒之间、连接器外壳与密封圈之间产生摩擦:一方面会磨损插芯的陶瓷表面(导致对接精度下降),另一方面会破坏密封圈的密封结构(产生缝隙,进一步加剧粉尘入侵),原本使用寿命可达 5 年的接头,在粉尘磨损下可能 2-3 年就需更换。

(三)与水汽结合形成 “污垢层”,难以清理

矿井下湿度通常在 60%-90%(部分淋水区域可达 95% 以上),粉尘颗粒会吸附空气中的水汽,在接头内部形成 “粉尘 - 水汽污垢层”。这种污垢层具有黏性,会紧密附着在光纤端面、连接器金属触点上,不仅导致光信号严重衰减,还会腐蚀金属触点(如连接器的镀金层),造成接触不良;且清理难度极大 —— 普通擦拭无法彻底去除黏性污垢,强行清理可能划伤光纤端面,形成损伤。

二、核心步骤一:接头预处理 —— 从源头减少粉尘附着基础

接头防尘的一步,是在处理前做好 “预处理”,包括 “电缆表面清洁”“接头环境控制”“工具准备”,避免在处理过程中引入新的粉尘,为后续密封、防护打下基础:

(一)电缆表面清洁:清除附着粉尘,避免处理时脱落入侵

井下敷设的矿用光纤电缆,表面会附着大量煤尘、岩尘,若直接进行接头处理,粉尘会在剥缆、熔接过程中脱落,进入接头内部。因此,需先对电缆进行 “三级清洁”:

初步吹扫:用压缩空气枪(压力 0.3-0.5MPa)沿电缆长度方向吹扫,重点清理接头位置前后 1m 范围内的表面粉尘,避免粉尘堆积在电缆铠甲、护套缝隙中;注意压缩空气需经过过滤(加装空气过滤器),防止空气中的油雾、水汽混入。

擦拭清洁:用浸有专用清洁剂(如异丙醇,挥发快、无残留)的无尘布,包裹电缆表面,沿同一方向擦拭 2-3 次,清除顽固粉尘(如附着在护套褶皱处的粉尘);禁止来回擦拭,避免粉尘在表面反复摩擦,产生静电吸附。

局部脱脂:对于接头位置的电缆护套(通常为阻燃聚氯乙烯或氯丁橡胶材质),用脱脂棉蘸取少量丙酮,轻轻擦拭接头处 5-10cm 范围,去除护套表面的油污(油污会影响密封胶的附着力),待丙酮挥发(约 5 分钟)后再进行后续操作。

(二)接头环境控制:创造 “局部无尘空间”

井下环境粉尘浓度高(通常为 5-20mg/m³,远超无尘操作要求的 0.1mg/m³),需通过 “临时防护棚 + 负压吸尘” 的方式,创造局部无尘环境:

搭建临时防护棚:使用可折叠的防尘棚(材质为 PVC 防水布,四周封闭,仅留操作口),将接头处理区域(直径 2m 范围)罩住;防护棚底部用沙袋压实,避免粉尘从底部缝隙进入;操作口处悬挂防尘帘(透明 PVC 材质),操作人员通过防尘帘伸入棚内操作,减少空气流通带来的粉尘。

开启负压吸尘:在防护棚一侧安装小型负压吸尘器(功率 1500-2000W,吸力≥20kPa),吸尘口对准接头处理位置(距离接头 50-80cm),持续吸尘,将棚内扬起的粉尘及时排出;吸尘口需加装粉尘过滤器(过滤精度≥0.3μm),避免吸出的粉尘再次扩散。

(三)工具与材料准备:确保 “无尘化操作”

处理接头的工具、材料若携带粉尘,会直接污染接头,需提前做好清洁与防护:

工具清洁:剥缆刀、熔接机、切割刀等工具,使用前用无尘布蘸异丙醇擦拭表面,尤其是切割刀的刀片、熔接机的 V 型槽,需用专用清洁棒(带无尘棉头)深入擦拭,去除残留粉尘;工具需放在铺有无尘垫的工具箱内,避免直接接触井下地面。

材料预处理:接头盒、密封胶、密封圈等材料,开封前需检查包装是否完好(若包装破损,可能已混入粉尘,需更换);开封后,密封圈需用无尘布轻轻擦拭,去除表面的脱模剂(脱模剂会影响密封性);密封胶需提前搅拌均匀(避免出现气泡,影响密封效果),搅拌过程需在防护棚内进行。

三、核心步骤二:熔接与端接防护 —— 防止粉尘入侵 “核心对接区”

光纤接头的 “核心对接区”(光纤熔接点、连接器插芯)是粉尘危害严重的部位,需通过 “熔接保护 + 端接密封” 的双重措施,确保该区域全无尘:

(一)光纤熔接:用 “热缩保护管” 隔绝粉尘

光纤熔接是将两根光纤的纤芯精准对接后,用高温电弧焊接,形成连续光路,熔接点的防护需重点关注:

熔接前清洁:剥除光纤涂覆层(长度约 60mm)后,用无尘纸蘸取异丙醇,捏住光纤,从纤芯向涂覆层方向擦拭(禁止反向擦拭,避免涂覆层碎屑污染纤芯),重复 2-3 次;切割光纤前,用切割刀的清洁刷清理 V 型槽内的粉尘,确保光纤在槽内稳定放置,切割端面平整(端面角度≤0.5°,避免因端面不平整导致光衰减)。

熔接后热缩保护:熔接完成后,立即将热缩保护管(内有不锈钢加强芯,外层为阻燃热缩材料)套在熔接点上,放入熔接机的加热槽内加热(温度 120-150℃,时间 20-30 秒);热缩管冷却后(约 3 分钟),需检查热缩管是否全收缩(无气泡、无褶皱),两端与光纤涂覆层紧密贴合,形成 “密封保护套”,阻止粉尘接触熔接点。

(二)连接器端接:用 “密封型连接器 + 防尘帽” 双重防护

对于需要现场端接的连接器(如 SC、LC 型连接器),其插芯与套筒的对接处是粉尘入侵的关键缝隙,需采用以下防护措施:

选择密封型连接器:优先选用符合煤矿安全标准(如 MT/T 1131-2019《矿用光缆》)的密封型连接器,这类连接器的外壳与插芯之间加装双重密封圈(材质为丁腈橡胶,耐油、耐老化),插芯前端有防尘盖(未对接时盖住插芯端面);对接时,需确保密封圈全嵌入外壳的密封槽内,无扭曲、无错位,对接后轻轻拉扯连接器,检查是否松动(松动会导致密封圈密封失效)。

加装防尘帽与密封套:对于暂时不使用的连接器(如备用接头),需立即套上专用防尘帽(材质为耐磨塑料,内部有弹性密封圈),防尘帽需拧紧,确保与连接器外壳紧密贴合;若连接器安装在设备上,需在连接器与设备接口之间缠绕一圈密封胶带(如 PTFE 防水密封胶带),进一步封堵缝隙,避免粉尘从接口处进入。

四、核心步骤三:接头盒密封 —— 构建 “整体防尘屏障”

接头盒是保护光纤接头的 “外层铠甲”,其密封性能直接决定接头的防尘效果。矿用光纤电缆接头盒需选择 “阻燃、防水、防尘” 的专用型号(防护等级不低于 IP65,部分高粉尘区域需 IP67),密封处理需遵循 “三级密封” 工艺:

(一)一级密封:电缆入口密封 —— 阻止粉尘从电缆与接头盒缝隙进入

接头盒的电缆入口(通常为 2-4 个,适配不同规格的电缆)是粉尘入侵的主要通道,需通过 “密封套 + 压紧螺母” 的方式密封:

选择适配密封套:根据电缆的外径(矿用光纤电缆外径通常为 12-20mm),选择对应规格的橡胶密封套(内径比电缆外径小 1-2mm,确保过盈配合);密封套需检查是否有破损、老化(如弹性下降、表面开裂),若有则更换。

分层压紧密封:将电缆穿过密封套,从接头盒入口处伸入盒内(伸出长度约 15-20cm);在接头盒外部,先将密封套的一道密封圈(靠近电缆端)推入入口凹槽内,用手压实;再将压紧螺母(金属材质,带内螺纹)套在密封套上,用扳手顺时针拧紧(扭矩控制在 15-20N・m,避免过紧导致密封套变形,或过松导致密封不严);检查密封套与电缆、接头盒的贴合情况,确保无缝隙。

(二)二级密封:接头盒本体密封 —— 防止粉尘从盒体拼接处进入

矿用光纤电缆接头盒多为 “上下盒体拼接式” 结构,拼接处的密封需依赖 “密封胶条 + 螺栓压紧”:

密封胶条检查与安装:取出接头盒上下盒体之间的密封胶条(通常为发泡橡胶材质,截面为矩形或圆形),检查胶条是否有断裂、压缩变形(若胶条压缩量超过原厚度的 30%,需更换新胶条);将胶条嵌入下盒体的密封槽内,确保胶条全贴合槽壁,无扭曲、无缺口(若有缺口,需用密封胶填补)。

盒体螺栓均匀压紧:将上盒体盖在下盒体上,对齐螺栓孔(通常为 4-6 个螺栓);按 “对角顺序” 逐一拧紧螺栓(如先拧左上角,再拧右下角,再拧右上角,后拧左下角),每个螺栓的扭矩控制在 8-12N・m(需使用扭矩扳手,避免螺栓松紧不均导致盒体变形,出现缝隙);拧紧后,用手沿盒体拼接处触摸,检查是否有凸起或凹陷,确保密封胶条全压缩,无空隙。

(三)三级密封:盒体缝隙填充 —— 封堵 “微小漏点”

即使完成前两级密封,盒体拼接处、螺栓孔等位置仍可能存在微小缝隙(肉眼难以察觉),需通过 “密封胶填充” 进一步封堵:

选择专用密封胶:矿用场景需选择 “阻燃、耐老化、耐潮湿” 的密封胶,如环氧基密封胶(固化后硬度高,密封性好)或硅酮密封胶(弹性好,适应井下振动);禁止使用普通玻璃胶(不耐高温、易老化,且不阻燃,不符合煤矿安全标准)。

精准填充缝隙:用密封胶枪将密封胶均匀涂抹在盒体拼接处(宽度 5-8mm,厚度 3-5mm),形成连续的 “密封胶条”;对于螺栓头部与盒体的连接处,需在螺栓头部周围涂抹密封胶(直径 10-15mm,厚度 2-3mm),封堵螺栓孔与螺栓之间的微小缝隙;密封胶需自然固化(环氧胶固化时间约 24 小时,硅酮胶约 12 小时),固化期间禁止触碰接头盒,避免胶层开裂。

五、核心步骤四:加装外部防护装置 —— 应对 “极端粉尘环境”

对于粉尘浓度极高的区域(如采煤工作面、掘进工作面,粉尘浓度可达 30-50mg/m³),仅靠接头盒密封仍可能存在风险,需加装 “外部防护装置”,形成 “双重防护”:

(一)防尘保护筒:物理隔绝大量粉尘

防尘保护筒是套在接头盒外部的圆柱形防护装置,材质为厚壁不锈钢(厚度≥2mm,抗冲击、耐磨损)或阻燃工程塑料(如聚碳酸酯,重量轻、便于安装),具体安装步骤:

选择适配规格:保护筒的内径需比接头盒外径大 20-30mm(预留安装空间),长度需覆盖接头盒两端各 10-15cm 的电缆(避免电缆与保护筒的连接处成为粉尘入口);保护筒两端需带有可调节的密封端盖(内有橡胶密封圈)。

安装与固定:将保护筒套在接头盒外部,调整位置,使接头盒位于保护筒中央;拧紧两端的密封端盖,确保端盖与电缆、保护筒紧密贴合(端盖螺栓扭矩控制在 5-8N・m);后用支架将保护筒固定在井下巷道的侧壁或顶部(避免保护筒受设备碰撞),固定点间距不超过 1.5m,确保保护筒稳定。

(二)自动除尘装置:主动清除附着粉尘

对于长期处于高粉尘环境的接头(如靠近采煤机的接头),保护筒表面会快速堆积粉尘,若粉尘厚度超过 5mm,可能影响保护筒的散热(接头盒内的熔接点工作时会产生少量热量),需加装自动除尘装置:

安装粉尘传感器与喷淋装置:在保护筒外侧安装粉尘传感器(检测精度≥0.1mg/m³,报警阈值设为 10mg/m³),在保护筒上方安装小型喷淋装置(使用压缩空气,而非水,避免潮湿);喷淋装置的喷嘴需对准保护筒表面,呈 45° 角,确保压缩空气能覆盖保护筒整个表面。

设定自动除尘逻辑:当粉尘传感器检测到保护筒周围粉尘浓度超过报警阈值,或保护筒表面粉尘堆积厚度超过 3mm(通过红外测距传感器检测)时,自动触发喷淋装置,喷出压缩空气(压力 0.4-0.6MPa,持续 10-15 秒),清除表面粉尘;喷淋间隔不小于 30 分钟,避免频繁喷淋导致保护筒振动,影响接头稳定性。


本文网址:/news/778.html
下一篇:没有了

近期浏览:

  • 电话0514-84239738
  • 传真0514-84238138
  • 邮箱[email protected]
  • 公司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北郊菱塘
原版正版资料大全  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祥云平台 服务支持:翊成网络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关注矿用通信电缆厂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