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留言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热推信息 | 企业分站 |

欢迎进入原版正版资料大全

矿用光缆

新闻中心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井下潮湿环境会导致矿用光缆绝缘性能下降吗?需采取哪些防潮措施?

2025-08-19 09:25:31
作者:翊成网络g

矿用光纤电缆


在煤矿、金属矿等井下作业场景中,潮湿环境是普遍存在的客观工况,其不仅会直接影响矿用设备的稳定运行,更会对作为井下通信 “神经脉络” 的矿用光缆造成关键影响 ——井下潮湿环境会显著导致矿用光缆绝缘性能下降。从原理来看,井下潮湿环境中的水汽会通过光缆护套的微小缝隙、接头密封薄弱点渗透至内部,一方面使光缆内部的绝缘层(如聚乙烯、聚氯乙烯绝缘材料)吸潮后介损增大,绝缘电阻值降低,甚至引发漏电流超标;另一方面,潮湿环境若伴随井下酸性 / 碱性渗水,会加速光缆金属构件(如铠装层、加强芯)的腐蚀,腐蚀产物进一步破坏绝缘结构的完整性,形成 “潮湿 - 腐蚀 - 绝缘失效” 的恶性循环。此外,当井下温度波动时,水汽易在光缆内部凝结成水珠,直接附着于光纤或绝缘层表面,不仅会因水的光吸收特性导致信号衰减,更会破坏绝缘层的电气隔离能力,严重时可能引发光缆外皮击穿、信号中断,甚至因绝缘失效间接影响井下其他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。

针对井下潮湿环境对矿用光缆绝缘性能的威胁,需从 “源头防护、过程控制、运维保障” 三个维度制定系统性防潮措施,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:

一、选型阶段:优先选用防潮性能达标的矿用光缆产品

选型是防范潮湿影响的基础,需严格遵循《煤矿安全规程》及 GB/T 20185-2019《矿用光缆》等国家标准,重点关注光缆的结构设计与材料特性,从源头提升防潮能力:

优先选择 “阻水结构 + 防潮护套” 的光缆:核心层可采用 “阻水纱 + 阻水带” 双重防护,当少量水汽渗透时,阻水材料能迅速膨胀形成密封层,阻止水汽进一步扩散;护套层需选用高密度聚乙烯(HDPE)或阻燃聚烯烃材料,这类材料的分子结构紧密,水汽渗透率远低于普通塑料,同时具备耐酸碱、抗老化特性,可适应井下潮湿且有腐蚀性的环境。

避免选用 “非密封型” 光缆:如部分早期的紧套光纤光缆,若未做额外阻水处理,其护套与光纤之间的间隙易积存水汽,长期使用后绝缘性能会快速下降,因此井下场景需优先选用松套光纤光缆,并确保松套管内填充阻水凝胶。

关注金属构件的防腐处理:对于含铠装层(如钢带铠装、钢丝铠装)或加强芯的矿用光缆,需确认金属构件是否经过镀锌、镀铬或涂覆防腐涂层处理,避免潮湿环境导致金属腐蚀,进而破坏光缆的整体绝缘结构。

二、铺设阶段:规范施工减少水汽渗透通道

井下光缆铺设过程中,若施工不规范易产生缝隙、破损,成为水汽渗透的 “入口”,因此需严格把控施工细节,减少防潮隐患:

避免光缆在铺设中受损:井下巷道狭窄,且可能存在尖锐岩石、设备棱角,铺设时需使用专用放线架,避免光缆拖拽摩擦导致护套破损;跨越巷道、设备时,需加装保护管或防护槽,防止光缆被挤压、刮伤,形成水汽渗透点。

优化接头处理:做好密封与防水封装:光缆接头是防潮的薄弱环节,接头盒需选用矿用隔爆型或防水密封型产品,且安装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:首先清理接头盒内部的灰尘、水汽,对接头处的光纤进行阻水处理(如缠绕阻水带);其次在接头盒的密封圈处涂抹防水胶,确保盒体与光缆护套之间无间隙;拧紧接头盒螺栓,必要时可在接头盒外部再缠绕一层防水胶带,形成双重密封。

合理规划铺设路径:远离积水与淋水区域:井下部分区域(如井底车场、采煤工作面附近)易出现积水或顶板淋水,光缆铺设时应尽量避开这些区域;若无法避开,需将光缆悬挂在巷道顶部或侧壁的较高位置,且与淋水点保持至少 0.5 米以上距离,同时在光缆下方加装接水板,防止淋水直接冲刷光缆;对于必须穿越积水区域的光缆,需外套不锈钢保护管,并确保保护管两端密封,避免积水进入管内。

三、运维阶段:定期检测与及时维护,动态防范潮湿影响

井下潮湿环境的影响具有累积性,即使光缆选型与铺设规范,长期使用后仍可能出现防潮性能下降,因此需建立定期运维机制,动态监测并处理潮湿隐患:

定期开展绝缘性能检测:每 3-6 个月需对井下矿用光缆进行一次绝缘电阻检测,使用专用的绝缘电阻测试仪,测量光缆护套与加强芯之间、护套与铠装层之间的绝缘电阻值,若检测值低于国家标准(通常要求≥100MΩ/500V),需及时排查原因;同时可结合光功率计检测信号衰减情况,若信号衰减异常,可能是内部积水导致光纤损耗增大,需进一步定位故障点。

及时处理积水与淋水问题:运维中发现井下光缆附近有积水时,需协调排水设备及时排出,避免光缆长期浸泡;若存在顶板淋水,需加装挡水板或导流管,将淋水引至排水系统,减少水汽对光缆的直接侵蚀。

定期检查接头盒与护套状态:每 1-2 个月需巡检光缆接头盒,观察是否有渗水痕迹、密封圈老化开裂等情况,若发现接头盒内部有积水,需立即拆开清理,更换老化的密封圈与防水胶;同时检查光缆护套是否有破损、鼓包(可能是内部水汽膨胀导致),若护套破损,需及时用专用防水补丁修补,或截断破损段重新熔接并封装接头盒。

特殊工况下的强化防护:在采掘工作面等潮湿程度高、环境波动大的区域,光缆需额外加强防护:可在光缆外部套装热缩管,热缩管加热后能紧密贴合护套,形成密封层;同时缩短该区域光缆的检测周期,每 1-2 个月检测一次绝缘性能,确保及时发现防潮隐患。

四、应急处理:快速响应绝缘性能下降问题

若运维中发现矿用光缆绝缘性能下降(如绝缘电阻值过低、信号衰减超标),需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流程,避免故障扩大:

一步:定位故障点:通过 “分段检测法” 缩小故障范围,先利用光时域反射仪(OTDR)检测光缆的信号衰减曲线,确定衰减异常的大致位置;再结合井下巷道图纸,排查该位置是否存在积水、淋水或光缆破损,初步判断故障是否由潮湿导致。

第二步:针对性处理:若故障点为接头盒渗水,需拆开接头盒,清理内部积水与受潮的阻水材料,更换新的密封圈与防水胶,重新封装后再次检测绝缘性能;若故障点为光缆护套破损,需截断破损段,重新熔接光纤并安装新的接头盒,同时对新接头盒进行加强密封;若故障点为光缆整体吸潮(如长期浸泡在积水中),需更换该段光缆,避免绝缘性能持续恶化。

第三步:后续跟踪:故障处理后,需在 1 周内再次检测光缆的绝缘电阻与信号传输情况,确认防潮措施有效,且无新的隐患;同时记录故障原因与处理过程,为后续优化防潮方案提供参考。

综上,井下潮湿环境确实会通过水汽渗透、材料腐蚀等方式导致矿用光缆绝缘性能下降,进而影响井下通信的稳定性与安全性。但通过 “选型把关、规范铺设、定期运维、应急处理” 的全流程防潮措施,可有效阻断水汽渗透路径,维持光缆的绝缘性能与传输质量,确保矿用光缆在井下潮湿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,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。


本文网址:/news/772.html
下一篇:没有了

近期浏览:

  • 电话0514-84239738
  • 传真0514-84238138
  • 邮箱[email protected]
  • 公司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北郊菱塘
原版正版资料大全  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祥云平台 服务支持:翊成网络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关注矿用通信电缆厂家